不寒而栗 bù hán ér lì
- 不寒而栗 [bù hán ér lì]
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岂果脂粉之气,不势而威?胡乃肮脏之身,~。 ◎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
不寒而栗(bù hán ér lì):指不冷而发抖。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。出自 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。【“不寒而栗”常误写为“不寒而粟”,应注意。】
拼音:bù hán ér lì五笔:GPDS 繁体:不寒而栗
拼读:波(bo1)悟(wu4),不(bu4)|喝(he1)啽(an2),寒(han2)|儿(er2)|了(le1)异(yi4),栗(li4)
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;其后郡中不寒而栗。”
释义:不寒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「不寒而栗」近义词
毛骨悚然 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屁滚尿流 小心翼翼 胆颤心惊 战战兢兢「不寒而栗」反义词
临危不惧 无所畏惧「不寒而栗」成语接龙:
不寒而栗 > 点击查看接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