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之无 bù shí zhī wú

不识之无 [bù shí zhī wú]
  1. 连“之”字、“无”字都不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
不识之无( bù shí zhī wú):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出自 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。

拼音:bù shí zhī wú 繁体:不識之無

拼读:波(bo1)悟(wu4),不(bu4)|十(shi2)|知(zhi1)|无(wu2)
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
释义:指不识字(“之”和“无”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字)。

「不识之无」近义词

目不识丁 胸无点墨 不识一丁

「不识之无」反义词

操翰成章 学富五车 五车腹笥

「不识之无」成语接龙:

不识之无 > 点击查看接龙

「不识之无」相关词:

不识一丁 两脚书橱 八斗之才 博学多才 才疏学浅 才高八斗

「不识之无」推荐:

九牛一毛 入木三分 励精图治 塞翁失马 彬彬有礼 栩栩如生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