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临城下 bīng lín chéng xià
- 兵临城下 [bīng lín chéng xià]
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。比喻情势十分危急。
若侯~,将至壕边,然后拒敌,事已迟矣。 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
兵临城下是中国的成语,比喻敌兵已到城墙之下。指大军压境,已遭围困,形容形势十分危急。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今有 荆 楚襄王 为招讨,合诸国兵马约二十馀万,猛将数十员,兵临城下,将至濠前。
拼音:bīng lín chéng xià五笔:RJFG 繁体:兵臨城下
拼读:波(bo1)鹰(ying1),兵(bing1)|了(le1)银(yin2),临(lin2)|吃(chi1)鞥(eng2),城(cheng2)|西(xi1)衣(yi1)啊(a4),下(xia4)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:“有一日兵临城下;将至濠边。”
释义:兵:军队。临:到达。敌军已经来到城下。形容形势非常危急。
「兵临城下」近义词
十万火急 燃眉之急 军临城下 敌国外患「兵临城下」反义词
安如泰山 安然无恙 高枕无忧 祸起萧墙「兵临城下」成语接龙:
兵临城下 > 点击查看接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