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 dòng zhé dé jiù

动辄得咎 [dòng zhé dé jiù]
  1. 辄:即;咎:过失,罪责。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。

    小厮因~,只得说道:“请问主人:前引也不好,后随也不好,并行也不好,究竟怎样才好呢?” ◎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八回

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。解释为辄:就;咎:过失,罪责。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

拼音:dòng zhé dé jiù五笔:FLTT 繁体:動輒得咎

拼读:的(de1)瓮(weng4),动(dong4)|知(zhi1)鹅(e2),辄(zhe2)|的(de1)鹅(e2),得(de2)|鸡(ji1)又(you4),咎(jiu4)
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公不见信于人;私不见 助于友;跋前踬后;动辄得咎。”

释义:辄:就。咎:过失,罪过。指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处分。形容处境困难,常被人无理指责。

「动辄得咎」近义词

跋前踬后

「动辄得咎」反义词

八面圆通

「动辄得咎」成语接龙:

动辄得咎 > 点击查看接龙

「动辄得咎」相关词:

既往不咎 盈满之咎 自取其咎 自贻伊咎 蠢动含灵 跋前踬后

「动辄得咎」推荐:

前仆后继 古色古香 学海无涯 小心翼翼 忍俊不禁 望尘莫及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