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之死地而后生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
- 置之死地而后生 [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]
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道家,兵家哲学。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拼音: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繁体:置之死地而後生
拼读:智(zhi4)|知(zhi1)|死(si3)|的(de1)异(yi4),地(di4)|儿(er2)|喝(he1)沤(ou4),后(hou4)|诗(shi1)鞥(eng1),生(sheng1)
出处:先秦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释义:原指作战时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,只有死战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做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「置之死地而后生」近义词
生死存亡「置之死地而后生」成语接龙:
置之死地而后生 > 点击查看接龙
「置之死地而后生」相关词:
不同凡响 东施效颦 叹为观止 否极泰来 差强人意 枪林弹雨 欣喜若狂 筚路蓝缕
「置之死地而后生」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