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

鼎足之势 [dǐng zú zhī shì]
  1.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
    先取荆州为家,后即取四川建基业,以成~,然后可图中原也。 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

鼎足之势dǐng zú zhī shì,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,源于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。

拼音:dǐng zú zhī shì五笔:HKPR 繁体:鼎足之勢

拼读:的(de1)影(ying3),鼎(ding3)|资(zi1)无(wu2),足(zu2)|知(zhi1)|世(shi4)
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
释义:鼎: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具。比喻三方面分立相互抗衡的局势。

「鼎足之势」近义词

三分鼎足 鼎足而立 三足鼎立

「鼎足之势」成语接龙:

鼎足之势 > 点击查看接龙

「鼎足之势」相关词:

三分鼎足 三足鼎立 兵无常势 并威偶势 鼎湖龙去 鼎足而三

「鼎足之势」推荐:

万马奔腾 不可思议 吹毛求疵 喜出望外 夜以继日 心猿意马

分享这个页面